一、重藤校、轻其他
毫无疑问,常青藤盟校代表着美国教育。常春藤盟校包括: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和家长,一提起哈佛耶鲁,就如同中国的清华北大一样,以为要比其他院校排名靠前至少一个身位。但是要知道,常青藤盟校8所大学中的7所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从地理位置上,这更是集中在美国东部。
但事实上,教育的重心是随着经济的重心漂移的。美国的教育重心,也随之经济重心,逐渐向西部转移。过去,美国的金融业、制造业的重镇都在东部。纽约自不待言,底特律的汽车、匹茨堡的钢铁, 一度是美国的商标。而如今,硅谷成为美国经济和科技的新品牌,西部成为飞机、航空、军火、生化等高端制造业中心,自然教育水准也就水涨船高。
二、重私校、轻公校
固然,美国的出名大学,多是私立大学。前面提到的常青藤萌校,都是私校。 但是,美国的公立大学也不差。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 分庭抗礼,美国人提出了“公立常春藤”的概念。这一词是由理查德· 摩尔(Richard Moll)1985 年首先提出的。
摩尔曾任耶鲁大学这样的私立名校的招生官、也担任过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等公校的招生委员会主任。他走遍全美,考察各地的名校质量,发现不少公立大学是以“在公立学校的价格提供常春藤盟校的教育”,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点。
三、重大学、轻学院
在中国人看来,凡是好学校, 都是大学(university), 而学院(college)则低人一等。中国人有“大而全”崇拜,对“小而美”没有概念。所以,我们目睹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学院升级。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学院,也要“变大”变全。 如华南理工学院升级为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升级为中国传媒大学。而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百年来始终坚守着学院的名号。其学术地位并未收到丝毫的影响。
中国人熟悉的麻省理工学院自不待言,而加州理工学院也不遑多让。加州理工学院是一个规模很小的学校,仅仅有2000多名学生。而其教授和毕业生中有34人35次(鲍林曾两次获奖)获得诺贝尔奖, 平均每一千个毕业学生中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比例为世界大学之冠。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费曼、密立根、盖尔曼,天文学家哈雷、遗传学鼻祖摩尔根、火箭专家冯·卡门都曾执教于此。
四、重名气、轻性价比
多年来,由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大学排行榜主导了人们对美国大学名校的评价标准。但是,一方面随着美国学费的飙升,越来越多的名校成为奢饰品。学生债务成为美国学生的重大负担,也成为美国一大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另一方面,原来的许多非名校,也力争上游,教学质量并不差。2013年11月,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新的大学排名标准。这一标准更强调按照性价比。包括学费是否能让学生承受、毕业率、毕业生的债务和收入水平,以及低收入学生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等。
其实,中国学生和家长对于选择美国大学时有很多误区的,所以在选校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