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多人都说文科没救了?
最近,#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和#为何全世界都在拿文科专业开刀#两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登上热搜的原因很简单,起源于“哈佛大学砍掉了30个文科课程!”
这事儿是真的吗?文科该何去何从?
最近,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的重要调整引发了校园内的轰动。据《哈佛深红报》(The Crimson)报道,哈佛学院已紧急撤销至少20个系别和超过30门秋季课程。
这一则消息在校园内快速扩散,引起了学生广泛的瞩目,学生们纷纷表达对取消课程的忧虑和失望。
在这一项决定中,被取消的大多为人文课程,在这其中历史文学系取消的课程数量尤为引人关注。
作为历史与文学系的系主任,劳伦·卡明斯基在一份公开声明中揭示,因为最近有5名教师离职,以此该系被迫取消了6门课程。
这些教学课程包含了从莎士比亚到当代流行文化、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到全球跨性别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包括:
“英国软实力历史: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
“在购物中心中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批评”;
“全球跨性别历程”;
“北美原住民性别与性向”;
“拉丁美洲种族塑造”;
“全球资本主义史”。
本批课程被取消后,历史与文学系的HL90研讨会数量由原先的19个减至了13个,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学生的选课和学术规划造成了影响。
艺术建筑历史系和宗教研究委员会也未能躲过此次课程取消风暴。
尽管艺术与建筑历史系本科教学主任詹妮弗·L·罗伯茨(Jennifer L. Roberts)未回复置评请求,但该系已确认撤销3门课程。
同时,宗教研究委员会也终止了3门宗教研究课程,原因则是“教师不幸医疗休假”。宗教系本科生学术主任考特尼·B·拉姆伯思(Courtney B. Lamberth)在接受《哈佛深红报》采访时详细解释了这一事件。
本次大规模课程取消不仅对学生的学术规划造成了深严重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对哈佛大学教师资源管理与课程安排制度的深入思考。
部分学生和教授觉得,为了防止教师离职导致的课程取消再次发生,哈佛大学应该加强教师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同时,有学生建议学校提前公布课程调整信息,让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选课调整和学术规划。
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担忧,哈佛大学方面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此次取消课程事件的影响,并将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学校将加强各系间的沟通合作,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学府还将加大对教职工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投入,以增强教学水平和课程布局的稳固性。
另外,哈佛大学还宣称:将进一步优化课程安排制度,以确保未来更有效地应对类似事件。学校将加强各系间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机制,以应对教师离职等突发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安排。
哈佛大学取消秋季课程事件无疑是一次给学生和教师敲响了警钟。
教育教授课程的稳定性和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对于确保学术质量和学生体验至关重要,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期望哈佛大学可以借此机会,深化教师资源管理和课程安排机制,为学子们提供更出色的教学。
随着秋季学期临近以及课程取消消息传播,哈佛大学学生们正努力调整选课计划以迎接挑战。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和学校支持下,能成功渡过这一困境,并顺利完成学业。
可以看到,我们提到个别课程被取消的原因是教师离职,尽管未公开教师辞职原因,但我们可以从“人文教师被优化”的趋势推断。
数据表明,2012年至2020年间,取得人文学位的毕业生数量减少了29.6%。2022年,哈佛大学仅有7%的新生选择主修人文学科;同期,TOP20的名校塔夫茨大学取消了近半的人文专业。
而老牌名校牛津、剑桥也难逃文科“寒冬”!
2024年3月,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哲学和宗教研究。
牛津大学部分人文社科专业的申请人数连年下滑,哲学、古典文学等专业更是遭遇“冷板凳”;
剑桥大学也在调整学科布局,削减了部分艺术史、人类学等专业的招生规模。
在中国,高校文科专业同样面临“瘦身”压力。
近年来,教育部撤销专业名单上,文科专业常常“榜上有名”。
西北大学撤销了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广告学等文科专业;
中科大撤销了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文科专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甚至直接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撤;
四川大学一口气撤销了31个专业,引发轩然大波。
不仅本科在撤销文科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也有不少文科专业暂停招生,曾经备受追捧的文科硕士点,如今有些不得不关上大门。
在这股汹涌的“倒闭潮”下,文科专业似乎被阴霾笼罩,前路迷茫,但真的就如此“山穷水尽”了吗? 其实不然,拨开迷雾,仍能窥见丝丝曙光。 从就业层面剖析,文科专业虽面临困境,却也暗藏转机。 传统观念里,文科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薪资缺乏竞争力。 然而,若换个视角,文科专业的就业灵活性与适应性优势便凸显出来。 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沟通频繁的时代,文科所培养的沟通、写作、策划、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恰恰是职场的“硬通货”。 例如运营人员要凭借优秀的沟通协调、活动策划能力,提升用户活跃度、实现流量转化,这些能力正是文科专业的“看家本领”。 再看社会发展需求,文科更是不可或缺。 文化产业在全球蓬勃兴起,影视、动漫、游戏、文创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超过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48%增长到4.56%,预计2025年将达6万亿元。 这背后,是文科专业人才在内容创作、创意策划、品牌推广等环节的深度耕耘。
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文科专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哈佛到全球高校,文科课程的削减引发广泛关注。但文科的价值不应被忽视,它赋予我们理解世界、反思自我的能力。或许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转型期,文科需要与时俱进,与现实需求更紧密结合!
最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哦!